然而崂山上水源奇缺,师寰围而不攻,只是切断崂山之上水源。不出半日,见山上守军军心涣散,师寰再次发动攻势,从多路上山,将山上两千余十日国军队一网打尽。盘问过俘虏后,师寰早已得知十日国主力驻扎在琅琊要塞,而崂山上则为十日国屯粮之所,以防琅琊被占后另图别去。
师寰此役再次立下大功,不仅重创十日国军队、尽夺其粮草,还断了十日国后路,让琅琊成为孤城。召公虎挂念西线军情、不敢多耽,当晚下令原地安营扎寨,准备次日对琅琊发动总攻。
次日清晨,召公虎一声令下,周王师六师、卫军、齐军、纪军、莱军、徐军等各诸侯国军队,把琅琊城里三层、外三层围堵得严严实实,已经被切断粮草、断了所有后路的十日国,看起来并没有多少能力作进一步抵抗。
然而,琅琊自古是东夷文化核心发祥之地,传说中有少昊氏加持。因此,十日国的军民们困兽犹斗,固守琅琊,死战不降,以捍卫东夷最后的领地与尊严。
琅琊地势多山,既然是山地战,师寰打算故技重施,以前日强攻五莲山之战术继续攻取琅琊。不料,这次十日国守军面对浑身披着藤条防身的周王师士兵,不再使用弓箭,而是直接用烧得沸腾的滚油防守。
滚油从天而降,浇在藤条之上,藤条起火后竟和皮肤黏住,以至于皮肉溃烂而无法取下,强攻的士兵竟有百余人被活活烫死、伤者亦数百,惨不忍睹。
强攻受阻,围困琅琊又实在耗费时日,召公虎怕耽误了西线犬戎战事,一时心急如焚。
此时徐翎与舒参前来献计——琅琊所在距离齐国最近,可让齐国准备船只,从海上绕道琅琊山后方以登陆作战。召公虎许其计,于是招来齐侯无忌,商议从水路进军之事。
齐侯无忌倒是颇为踟蹰:“太保,齐国虽多船只,但平日里大多航行于河流之上,从未下海。而海上风浪极大、齐国战船亦非为海战而设,还望太保三思。”
徐翎微笑道:“不妨,徐国船只亦有百余艘,加上齐侯只需出同等数量战船,趁明夜东南风起,便可顺流而上而不用担心被风浪吹散。”
听了徐翎此言,召公虎便不再顾虑,连夜让齐侯无忌派人回国调遣船只,顺沂水而下与徐国船队汇合,然后再经陆路,把船舶运到东海之滨。整整耗费五日时间,三百余艘战船集结完毕,准备绕海登陆作战。
召公虎命师寰、方兴各带二师登船,连夜趁东南风顺流到达琅琊岸边登陆。上岸以后,二将奋力杀敌,成功将十日国之岸防部队彻底消灭,潜入琅琊城池附近。
次日清晨,诸侯国联军再次在正面对琅琊城发动强攻,就在十日国殊死抵抗之时,身后师寰、方兴率万余周王师精锐掩杀过来。琅琊本非坚城,又腹背受此大敌,如何抵挡得住,瞬间阵脚大乱。
十日国主见城池已破、战事紧急,反而战意大起,率领剩余数千名十日国勇士,躲入城中展开巷战,与周王师展开最后的殊死搏斗。
召公虎担心如此硬碰硬,周王师必将损失惨重,本着“围城必阙”之原则,命令围城军队故意于西北角留下一缺口,等待日达突围。
十日国主远远瞅准漏洞,派全军从此缺口杀出,扬长而去。此时琅琊城内群龙无首、一片狼藉,周王师俘获甚众,正在安抚城内军民。
城外诸侯守军见十日国主率部突围,赶忙派兵堵截。几番交战后,十日国主眼看军队越打越少,只得乞求休战,对围堵他的师寰吼道:“请出大周太保前来,本主有话同他一叙!”
师寰知其已是插翅难逃,料其有要事,不敢耽搁,一面派人前去向召公虎汇报,一面指挥大军将十日国残部团团围住。
未几,召公虎率军前来,十日国主瞧见,高声喊道:“召虎,你逼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