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不疑猛然提起这个事情,不说张催,连南宫骛也是一点预料没有。
张催很快反应过来,道:“启陵城附近确实有古墓,只是不太清楚具体在哪里。”
接着,张催又解释说:“县志里面提到过,启陵这个地方原本一片荒芜,直到启朝皇帝在此建了自己的陵墓,并发配了八千户到这里守陵,启陵邑实际上本就是一个守陵邑。”
南宫骛回忆了一番,他对这段历史也有些记忆,也不知道是在小时候哪本书见到的,便说:“不过我似乎记得,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人找到启朝的陵墓群。”
张催回头说:“毕竟启朝距离如今也有两千多年了,当时的封土堆历经风雨侵蚀,早就变了形状,同真正的山丘也没甚区别了,如今想要打开这些陵墓,就跟愚公移山一般。民间倒也有一些传闻,说某座山便是陵墓,但都无法证实。”
这倒是,据说启朝的皇帝为了修建皇陵,陆陆续续从全国征募了上百万的民夫,最多时有二十万民夫同时在修墓,真真的是移山填海。
如此劳命伤财所修建出来的陵墓,封土堆高耸如山,任你多长的盗墓铲都无法探入。这样的陵墓想要掘开,也只能征召大量民夫,花费以年为计的时间,将整个封土堆整个移开,如此,才能窥得皇陵真面目。而如今除了朝廷,哪里还有人能够、又有这个胆子敢做这种事。
世殊时异,渐渐到了如今,虽说依然有不少人知道启陵陵墓群的传说,但若要真确定陵墓在何处,却又无人敢断言。
罗棠等人在侧,听到这番对话,神情都有些怪异,他们也不知为何话题又转到了古墓之上,难道说南宫骛掘了一次墓,这就掘上瘾了?
南宫骛道:“既然年代已久远,你又如何确定这古墓在何处?”
“我确实不知道皇陵在何处,”张催道,“不过徐姑娘问的是古代大墓,倒不是问皇陵不是?倒是许多人都知道,启陵原附近就是古代皇家陵园,是众所周知的风水宝地,除了皇陵,也曾发现过其他的古代大墓。衙门在几年前抓到过一伙盗墓贼,他们就是在启陵园南面的一个山沟里找到的一处墓葬。因当年雨水多,山滑了坡,一个小山丘整个塌了一半。我不懂这些盗墓的事情,但那些经验丰富的盗墓贼一看那滑了坡的土,就知道这根本不是小山丘,而是一个封土堆。”
张催十分会说话,讲起这件事并不是平铺直叙,又添加了许多细节和曲折进去,屋内的人都被他声情并茂的描述吸引了去。
南宫骛则在此时悄悄问徐不疑:“你若是想要找古墓,问听风楼不是更方便,为何在这个时候才提起?”
徐不疑却一直看着张催,似乎没有听到南宫骛说话。
徐不疑似乎做什么都要全神贯注,她刻符的时候不能说话,吃饭时不能说话,此时她在听张催的故事,于是便不肯分心去搭理南宫骛。
南宫骛不喜欢徐不疑不理他,一时眼色便有些冷。
“……这些盗墓贼也真是聪明,早把古墓的规制都摸得清清楚楚,一番测算,算出了墓穴的中心。古墓为彰显主人地位,都是把墓主放在最中心的,最值钱的随葬品也都是放在墓主的棺椁里。盗墓贼想要盗墓,自然是冲着最值钱的东西去的,便从墓穴中心的地方打了一个洞进去。恰好那小山丘滑了坡,矮了不少,倒是给他们省了许多事。盗墓贼挖的那个洞极细极窄,直直往下,就像是深井,盗墓贼中最瘦最小的那个便被挂在绳子上,叫人放进去洞里,等找到了墓穴里面的金银财宝,才一下都拉上来。”
说到这里,张催缓了一缓,说:“那底下确实是个大古墓,但没挖几次就出了事。当年多雨,地皮又湿又软,因挖得深,那盗墓贼进去的时候,就恰巧塌了方,人直接被埋在里头了。这伙盗墓的有五六个,进去的那个是儿子,外面的老头死了儿子,定要那盗墓头子多分一些钱给他。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人家死了个儿子嘛。谁知道那盗墓头子如此心黑,竟然一分钱不肯多给。那老头心想儿子也没有,钱也没有,那日子还怎么过,便舍得一身剐,直接到衙门告了官。我们抓回了四个,头子跑了,剩下的几个给了一顿棍枷,便什么都招了。”
焦小六追问说:“那盗走的古董呢?可曾找回来?知道那墓是谁的吗?”现在他哪里还记得这话题是如何起的,心里只想着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