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快马在汴梁的驿站换马,然后继续赶往润州;驿站的官员得知西北战事,不敢怠慢,立即派人连夜进城禀告。高庆裔和张浚在庆祝和谈成功的宴会上,得知定北军打劫了西夏五原郡和收复了西安州,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他们都是睿智之人,立刻意识到自己遇到难题了;杨志是小试牛刀,问题是西夏能不能承受这样的压力。
杨志最绝的是选定的出战时间,西夏一旦承受不了,想要扭转这样的局面,就必须向金国求援,现在双方只能拟定好文本,还没有得到宋徽宗赵佶和金太宗吴乞买的认可;金国可以不撕毁协议只攻打河东,那么压力就全部在张浚这边,河东、润州的官员就会指责张浚被金人欺骗,误了国家。
而金国刚刚与大宋达成协议,要是转眼就不认账,高庆裔无疑是最合适的背锅侠;不管是扯皮还是翻脸,可以预料到,一切都是高庆裔的事。葡萄酒这么苦,张浚的感受与下午赴宴前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那时候,张浚感受到的是完成一件壮举的平静,哪怕无数人反对,无数人漠然,张浚多少感觉自己是做了一件事。
可是现在,四处投射来的都是瞧不起的眼光,让他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那种瞧不起张浚很熟悉,在他葬送了几十万宋军回到朝廷的时候,大殿上的群臣就是这样看着他。不知什么时候,宴会厅里多了一种古怪的气氛;谢克家端着酒杯站起来,示意歌舞暂停,热情洋溢地说:“刚刚接到陕西的战报,我军收复西安州。”
谢克家脸上的笑容可真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定北军与西夏打起来,只代表了一件事情,太原不会再过问汴梁这边的事情,这自然令他心花怒放。谢克家无需为大局负责,没有丝毫的尴尬感,作为文人,谢克家也没有张浚、王庶这些武将的挫折感,该高兴的时候就是要高兴;但在张浚的眼里则是另外一种看法,谢克家这厮实在是无耻之尤,简直是在大庭广众下打自己的脸。
宴会上还是有不少官员举杯欢庆的,甚至包括跟随完颜宗杰前来的习古乃,完颜宗杰晚上与康王赵构单叙,习古乃便跟着高庆裔来赴宴。觥筹交错中,高庆裔脸上堆着笑,起身走到张浚的面前;张浚的心思他自然懂,但眼下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双方高层怎么想,高庆裔礼节地说:“张将军,大宋可谓是双喜临门啊。”
张浚扭动了一下身子,感到身上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高庆裔的笑容可掬在他看来更像是一种嘲讽,在嘲讽自己这边无法控制住整个局面;张浚觉得自己一刻也不能在这种场合呆下去了,后面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张浚强笑一下说:“是该庆贺,高大人稍坐,我要去把这个喜讯告诉康王殿下。”
“唉,这样的事安排一名官员就可以,张大人何必亲自前往;大宋告捷,就不是什么急事,明天说也来得及。”高庆裔拦住了张浚,等着张浚安排了一名官员离去,高庆裔才缓缓继续自己的话题,这次高庆裔没有说废话:“说句实在的,我不知道幽州能不能认可我和完颜宗杰的决定,一直想找个人谈谈。”
高庆裔是职业外交家,讲究的就是在把话收回的时候绝不耽误,丝毫没有顾忌到双方之间的感受,张浚一听脸色大变;高庆裔的话就是,今天白天谈妥的条件只是高庆裔两人的私人见解,不排除被幽州否定的可能。这是在变相地撕毁笔墨未干的协议,几乎就是不把大宋当做平等的对手,一副我想怎么谈就怎么谈的嘴脸。
张浚忍不可忍,傲然道:“幽州那是大人的事情,要是幽州有新的想法,我们不介意重谈。”
“我明白,我明白。”高庆裔连声说道:“还请张将军安心等待几天。”
高庆裔在心中冷笑,赵构在协议中同意将完颜宗翰与银术可送回,就注定这协议只是双方扯皮的工具;如果没有西夏那边的变化,在吴乞买的纵容下,或许可以双方边实施条款边继续商议,但是现在……高庆裔敢断定杨志能把西夏打得奄奄一息,西夏想要和平,只有来求大金,就是吴乞买也不能违背女真全体的利益。
周围的人都躲得远远的,他们就算听不清两人的对话,从神情也能把两人的意思猜测几分,胡唐老忍不住摇头,这件事是真的不好处理。宴会好不容易结束,张浚等人联袂来到康王府,看见康王赵构正在大厅里走来走去,就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看见众人,赵构急切地问:“杨志是在作秀,还是玩真的?”
王庶沉默片刻说:“公文中已经说杨志全线撤退,王禀甚至上书指责,说杨志没有进取心;按我看,杨志应该是作秀,他就那么多军队,陕西马上进入冬季,粮草物资不足的情况下,不可能继续打下去。”
胡唐老冷笑一声说:“王大人,此事慎重,在外面不可随便表态,免得出现意外。”
“胡唐老,你说什么?”王庶顿时变了脸色,他可是西军大将,被一个从没带过军队的人指责,孰可忍孰不可忍;哪怕自己没有象杨志这样,也不是一个读书人可以随意教训的。胡唐老没有被吓住,冷笑的声音更大:“王大人,要是我们说杨志作秀,后面却传来大捷,我们如何面对方方面面?”
胡唐老说的是老成之举,和杨志打交道到今天,出人意料的事情不知道出现多少;谢亮赞同说:“王禀按说不应该这样冲动,连郓王的意见都不问,就上书润州,这不合情理啊。”
赵构冷静下来,长叹一声说:“我倒是希望王禀有了新的想法,但现在也只有静观其变,我只是感觉憋屈啊。”
群臣无人答话,谁不憋屈,但是憋屈也只能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