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谁?就是和旁边那个卖西瓜的!”文玉的思绪还没有从回忆中移出来,老婶儿的一声怒吼就已经冲口而出了。
“卖西瓜的?”
文玉想起来了,老叔他们那个只有一间门脸的小小的废品收购站的西侧,紧挨着那像小山一样高叠的烂纸壳和矿泉水瓶子的,确乎终年有一个西瓜摊子在。
冬天的时候相较豪华一些,搭了一个塑料的棚子,棚子中央会支上一个煤炉,害得不管什么品种的西瓜,都能吃出来一股煤烟子味。而抱着煤烟子味的西瓜想要出棚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里悬挂着一扇用老式的那种印花的破旧的分不清颜色的被子做的门帘,积年的冰霜雨雪,让它如同铅坨一般了无生机而且沉重不堪。
夏天就比较清爽些,保持棚子雏形的四根棍子不变,而将那塑料布向上翻卷起来,和那沉重的老门帘一起塞进棚子顶,再用了几张稻草席,从四面垂挂下来,离远看,颇有“大隐隐隐于市”田园意境。但贴近去想仔细欣赏一下这悠然,却被一股猝不及防的酸臭味击退,而想赶快的逃离。
待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确定没有窒息的风险的话,勇敢的人的那双慧眼就会看到棚子后面就是抛弃瓜皮的地方,横流的污水几乎要漫进瓜棚,而成团的苍蝇像繁忙的飞行员,将这里做了它们的飞机场,正在“嗡嗡”着发动引擎起飞和降落。
这样的西瓜摊也许在一般人的眼里看,存在一天都是奇迹!但它却一年又一年,不仅屹立不倒,而且生意火爆。
文玉还是在和秦栋谈恋爱的时候,到过老叔的废品收购站,而就直接目睹了西瓜摊的“壮观”。而且,在文玉的意见里,西瓜毕竟是吃的东西,挨着黑乎乎的油桶或者一团团的头发,这还怎么张得开嘴?这也太大煞风景了。但秦栋却笑话了她,并向文玉下了这样的一个定语短见!
文玉也是那回,第一次见到了西瓜摊的主人她应该有三十左右的年纪,个子不高,不胖,但显得圆润。眉眼的底子应该是不错的,但可惜,因为厚厚的一层白粉,像刮了大白一样的遮蔽了这稀少的可贵的优点。一说起话来,那眉眼就满脸的乱跑,再加上那身廉价的非红即绿的精瘦的裤褂,让文玉觉得她都不如那瓜摊子上的那瓣儿西瓜值钱。
来这里买瓜的几乎都是男子,而以中年或者老年的人居多。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来,必要和老板娘聊上几个回合,就像秦琼和程咬金一见面就要大战三百回合一样,武器就是他们的肆无忌惮的笑声。
文玉坐在老叔家那间小门市的窄小的行军床上,都能清晰的听见隔壁的像潮水一般一浪高过一浪的笑声。笑闹够了,他们才会随意的拎上一块两块小瓜,而一步三回头的,意犹未尽的走去——这自然为明天的买瓜打下了伏笔。
而那时的老叔,刚从农村出来。借着秦栋爸的帮助,占用了这路边一小块原来隶属于建设局的土地盖了这间小屋。但一无手艺,二无力气,还是没有办法安身立命。长吁短叹中,又是秦栋爸提议,让他们收废品——这就圆满的解决了他们的这两个困扰。
老叔那时是多么的珍惜这一切,而为之不惜拼命啊!
开废品收购站,原本只需坐在家里,等着人们送货上门就好。但老叔为了多赚两个钱,硬是骑着自己的小三轮车,走街串巷的去收,而只为每斤纸壳可以多赚一毛。
文玉还清楚的记得,那次她去的时候,老叔正半跪在一堆烂纸壳里,奋力的向外扯着纸壳上粘着的塑料包装,再一条条的捋好捆扎起来。文玉好奇的问,老叔就手里不闲而嘴上答道“这个可以做塑料卖,多卖些钱!”
而老叔的待人接货,又是多么的恳切呢!遇到零头零脑,他都是往上翻价,比如五块四,按说四舍五入给五块就好,但老叔必会给六块!
至于称上,老叔更是不会占人分毫的便宜,足金足两。虽然卖点废品,本就不值钱,也没有人为那三毛五毛的争讲,但没有人喜欢被欺骗,而街上游走的收货车和别的收购站,在这方面,真的很不让人放心。于是人们一传十十传百,老叔的“童叟无欺”的好口碑就像风一样,传扬了开来。
一开始是老人们,宁愿走上半个小时也要把自己攒的几个瓶子送来,到后来,年轻人们,竟然就开着车,而从后备箱里抱出一捆纸壳,笑着放到老叔的那杆就横躺在路边的大铁称上。
“我知足!我在这里干俩月的收入,抵得上在老家种一年的苞米!还不用风吹日晒!”老叔总是这样笑眯眯的回答,特别是吞进一杯二锅头的时候——而那时的老婶儿,也绝没有现在这般的像个疯婆子,而是一边往那小黑桌子上运输菜饭,一边嗔怪道“就你能!看把你能的!”——文玉看老叔赤红的脸堂上流淌出来的油汗和老婶儿油乎乎的前衣襟儿,都觉得亲切。